• 期刊首页
  • 学会介绍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期刊介绍
学会介绍
期刊导读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 建立全科制度 践行全人服务—2015中国全科...
  •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
  • 医学生暑期实践送科普进社区
  • 同济附中2015届中考再创辉煌
  • 国家卫生计生委马晓伟副主任一行来中华医学...

最新公告

  • 关于做好暑假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 关于做好暑假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
  • 关于召开“2015年国际青年学者东湖论坛—转...
  • 医学高科技巡礼讲座预告
  • 同济校区网络割接通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2 > 01 > 信息摘要

不同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肌电评估

【出 处】:

【作 者】: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痉挛肌或拮抗肌穴位对脑卒中后痉挛肢体肌电数据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痉挛肌组和针刺拮抗肌组,前者取前臂痉挛肌穴位(如臂中、尺泽等),后者取前臂拮抗肌穴位(如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直刺进针后留针15rain。于针刺前、针刺15rain后及取针15rain后三个时间点检测患者在完全静息状态下桡侧腕屈肌肌电数据,检测指标包括转折数(Turns)、波幅(AMP)、转折数/波幅比值(T/A)。结果2组患者针刺后其桡侧腕屈肌Turns、AMP值均较针刺前逐渐降低;针刺治疗前、针刺15min后及取针15min后三个时间点组内比较,发现除取针15min后T/A比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外,其余指标均较前一时间点有显著变化(P〈0.05);组问比较发现,仅AMP值在针刺15nlin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针刺前、后共30rain期间Turns、AMP值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但针刺拮抗肌组后15min下降幅度较前15rain显著,而针刺痉挛肌组则恰好相反。结论针刺痉挛肌或拮抗肌穴位均可降低脑卒中患者静态肌张力;转折一波幅分析技术适用于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即刻、定量化痉挛疗效评价。

相关热词搜索: 脑卒中 痉挛 肌电图 转折波幅分析

上一篇:康复训练及营养干预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案:05052599
        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邮编:430030